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入第二天,现场热度持续攀升。浦江县权达水晶工艺有限公司受邀参与以“科技赋能传统工艺”为主题,带来多款创新设计水晶作品,成为消费品展区一道亮丽风景。

在同期举行的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人工智能驱动数字经济创新”分论坛同步举行,吸引了全球600多名政企代表参与。这场关于数字未来的思想盛宴,与权达水晶展位上熠熠生辉的创新作品形成巧妙呼应。
01
AI论坛:思想碰撞的数字盛宴
11月5日,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人工智能驱动数字经济创新”分论坛在上海举行。
这场高层次论坛吸引了超过600名来自全球政府机构、国际组织、世界500强企业及创新型科技公司的代表参会。

论坛上,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国别项目司司长埃斯西庞·奥利维拉-戈麦斯发布了《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案例集》。
该报告汇集了全球18个典型案例,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指南。

埃森哲全球副总裁格兰·海伯在《“人机协作”新范式:引领智能生产力浪潮》主题演讲中,描绘了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未来生产力。
格兰富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艾丽德则聚焦可持续发展,展示了“人工智能在解决全球水资源和气候问题方面的创新应用”。
02
水晶生辉:传统工艺的现代演绎
走进消费品展区,权达水晶与来自捷克的水晶工艺品厂商互动交流,吸引众多参展目光。
这些作品既保留了传统水晶雕刻的匠心独运,又融入了现代美学设计,展现出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完美融合。

“我们将冷切割工艺与创新设计理念相结合,使水晶的折射效果更加璀璨。”权达水晶董事长石森权介绍。

在展台互动体验区,观众不仅能够欣赏精美水晶作品,还可以通过AR设备沉浸式体验水晶制作过程。
这一互动设计与秘鲁Argo品牌为进博会准备的AR眼镜体验有异曲同工之妙,后者可让观众“如身临其境般看到产品原料在田间地头时的模样”。
03
融合之道:科技赋能传统工艺
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王中林院士指出,“未来AI需要与行为学、心理学深度融合,这就需要新型传感技术作为感知基础”。

这一观点为传统工艺的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
权达水晶正是通过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在保持手工温度的同时,借助数字技术实现设计和制作的精益求精。

类似的做法在进博会上并不鲜见,山东老字号暨非遗文化体验馆内,泰山桃木王在传承肥城桃木雕刻基础上,创新掐丝珐琅桃木工艺,使单色调的桃木焕发出绚丽光彩。
04
开放共赢:进博平台的全球意义
本届进博会共有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展览面积超过43万平方米。
进博会不仅是全球新品首发首展荟萃的“大舞台”,更是中外文化和理念交流的盛会。

马来西亚驻沪商务副领事香家欣表示:“今年,我们将带着逾100家企业一起来到进博会,其中有一半以上是从未进入过中国的企业。”

美国爱达荷州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瞿丹然也分享道:“这些年来,参展进博会的爱达荷州农业企业都‘不虚此行’,不少企业还由此认识了后续发展成多年合作伙伴的大客户。”

05
未来展望:传统工艺的新篇章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工艺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机遇。
德国思爱普全球副总裁易培继分享道,与牛津经济研究院的联合调研显示,“已有25%的企业在AI投资中获得切实回报,40%的企业业务预计在两年内获得AI加持”。

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檏将视线投向更远的未来——“AI正从以手机为中心走向以智能体为中心,6G将成为融合通信、感知与智能的协同平台”。

对于权达水晶这样的传统工艺企业,这意味着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单一产品生产到一站式解决方案的转型,传统水晶企业正通过科技赋能,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进博会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平台,更是创新思想和文化交流的汇聚地。行走在展馆间,人工智能与传统工艺看似平行,实则已在许多领域交织融合。

正如虹桥论坛上专家所言:“当机器学会思考,人类更要精进与机器共舞的智慧。”

权达水晶的进博之旅,正是传统工艺企业与现代科技共舞的生动写照——在保留手工温度的同时,拥抱数字时代的无限可能。

权达水晶20年专注-灯饰配件·家居饰品·汽车内饰,让每一束光都璀璨夺目。
营销中心:广东省中山市古镇开元灯配城K225-K226
工厂中心:浦江中国水晶之都中部水晶产业园
TEL:0760-89836586
微信ID:quanda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