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面临整顿
假冒不锈钢产品带来的远远不只是质量问题,随着市场上假冒不锈钢产量逐渐增多,环保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2009年,中国不锈钢产量为88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39.5%;今年前5个月,不锈钢产量达到356万吨,同比增长18%。其中产能为1500万吨左右,占全球的比例更是高达50%。
今年前5个月,国内市场不锈钢产量中,300系产品占50%,400系占32%,所谓“200系”占18%。“所谓"200系’占18%这个数字,可能还比较保守。”张涛说。
据他介绍,从环保角度而言,不锈钢如果不含锰可以回收,但是添加了以后就没办法回收了,“当然,回收再去骗人还可以,如果想变成真的不锈钢就不行了。”
永兴特种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辉感同身受。他说:“目前市场上盛行的所谓"200系’不锈钢,已经给永兴特钢这种炼钢企业回收利用不锈钢废钢造成了困难。”
事实上,进入本世纪之后,相关协会和机构已经对此问题进行了警示,但收效甚微。
这与2003年国家取消不锈钢材产品生产许可证的行政审批制度密切相关。
1990年,中国开始对不锈钢材产品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此后,分别在1997年和2001年进行了2次集中的换(发)证工作,最后一次换(发)许可证时共有151家企业获证。
进入本世纪以后,由于民用不锈钢市场迅速扩大,生产民用不锈钢产品的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此时,不锈钢材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面临着一个新的局面。鲍磊在一次行业内部会议上介绍,严格按照不锈钢材产品生产许可证取证条件,某些地区刚刚兴起的不锈钢产业将面临被取缔的危险。
2003年,国家取消了不锈钢材产品的生产许可证行政审批制度。
考虑到不锈钢材产品中部分产品属直接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锅炉、压力容器用钢管和锅炉、压力容器用钢板这两类产品,在生产许可证产品目录中继续实施许可证管理,对其他不锈钢产品不再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
鲍磊说,不锈钢材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取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不锈钢产业在民用领域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假冒伪劣不锈钢产品呈现泛滥之势。
“从2006年开始,所谓"200系’产量越来越大,目前已经到了不说不行的程度了。”张涛说。
目前,国际上存在众多的不锈钢标准。鲍磊认为,国内有些企业并没有按照国家的不锈钢产品标准进行不锈钢生产,也没有按照国际上权威的、得到公认的产品标准进行生产,而是按照不发达国家的标准或者是企业自己制定的标准进行生产。
鲍磊建议,从目前的情况看,净化不锈钢市场,保持健康有序的不锈钢产品生产秩序,还只能靠市场机制和行政许可之外的其他行政管理手段。政府主管部门应治理不锈钢生产和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不锈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