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某卫浴发起“总裁签售”活动,轰动了整个建材行业;2009起,“总裁签售”变得红红火火,逐渐成为业内大大小小品牌争相复制的促销方式。现在,不少企业仍然热衷于“总裁签售”,但无可置疑,这种促销方式已经在慢慢失去其原有的影响力,某营销老总用“气数将尽”来形容家居行业现在的“总裁签售”。
说气数将尽可能会有人觉得过了,但其实,任何创新的促销方式都有一定的保鲜期,在保鲜期过去之后,即使仍然有存在的可能,也只是苟延残喘。“总裁签售”由2009年兴起到现在,已经有两年的历史,这对于一种促销模式来说,生命周期已经够长了。它究竟还能走多远?对此问题,估计业内的不少营销专家们也都持悲观的态度。
有业内人说,2009年,建材市场上的“总裁签售”场面确实十分火爆,许多产品都在瞬间被抢购一空,但现在的场面已经冷清不少,商家促销时的销售额跟以往比也大幅度缩水,根本原因在于很多消费者对这种促销方式已经不再感冒。
人都有崇尚名人、喜新厌旧的心理。“总裁签售”之所以在初期的时候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原因在于“总裁”的身份、身价及其背后或大或小的折扣。浪鲸的“总裁签售”,我们承认它是促销的妙招,它成功地抓住了消费者崇尚名人、追求新鲜的心理,所以能一举成功。但当大量的“总裁签售”如洪水般袭来时,这种促销方式变得千篇一律,而且消费者会发现相当大一部分的“总裁签售”其实也存在猫腻。消费者麻木了、懵了、不知道该不该买了。
“总裁签售”没有造足势,或者没有处理好,不仅不会成为香饽饽,更可能成为烫手山芋。细心的消费者也许会发现,说是“总裁签售”,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例如,某品牌在去年五一黄金周的同一天在几个地方进行“总裁签售”,难道这些总裁都有分身术?在一些企业的“总裁签售”活动中,许多特价产品都是限量供应,消费者在辛辛苦苦排队大半天拿到签名之后,也许根本就买不到产品,“总裁签售”仅仅是商家吸引消费者进店的噱头。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消费者也不是好骗的,这种欺骗的行为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失去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损害企业及其领导人的形象。
消费者购买产品,除了看中折扣之外,也希望商家能提供好的售后服务。而很多“总裁签售”打着让利的旗号,价格似乎低得不可思议,消费者满怀欢喜地买回产品,很可能会被告之因为是“总裁签售”产品,所以不提供售后服务。
2010年,又一个营销模式被某企业首先应用,那就是秒杀。当时因为准备工作充分,活动取得了轰动性的效果。此后,各家居品牌开始纷纷效仿。一时间,中国大地,到处都是秒杀。但效果大打折扣,有的更是借秒杀之名,行欺骗之事。所以,营销必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