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格力电器宣布为员工平均加薪10%。在整个家电制造业原材料和人力成本普遍上涨,盈利水平持续下降的大背景下,格力电器的"逆势而为"不仅引来一片叫好声,同时也在"上市企业应当如何在利润和社会责任间取得平衡"的问题上,引起了广泛的思考与探讨。
逆势而上 格力破解制造业"用工难"顽疾
近两年,随着宏观经济形式的不断变迁,"用工荒"现象愈演愈烈。"招工难和留人难"已成为广泛困扰中国制造业,特别是家电生产企业的"顽疾"。在当前国内经济通胀压力较高、人力和原材料成本不断攀升的背景下,部分家电企业无奈走上了减少招工量、降低待遇之路,以缓解燃眉之急。
然而,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并未选择随波逐流,反而走上了截然不同之道:即通过提升薪酬待遇、给予员工更多关爱与尊重、让员工拥有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等举措,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
"在这一系列举措背后,是格力渴望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员工幸福感的核心理念。我们期待通过正面、积极的措施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人翁意识,切实让他们感受到企业为他们所带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为破解'用工荒'、构筑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开辟新的路径。"格力电器人力资源部部长许鹏说。
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曾多次公开表示,"用工难"表面反应的是收入问题,其实质则折射出员工对生存和发展的新需求。"'用工难'的出现说明,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员工的生存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基于这一背景,我认为聪明且负责任的企业应当适时主动改善薪酬待遇,在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给予员工足够的关怀。"她说,"如果企业家能本着真心为员工着想的思路应对问题,'用工难'就不会成为难题。"
满足物质与精神双需求 格力打造企业软文化竞争力
近年来,格力电器始终将"和谐的劳资关系"作为企业培养、留用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一系列举措来改善员工生活水平:为了让优秀的一线员工和企业骨干安居乐业,格力电器投入巨资建立员工生活区,为已婚买不起房的员工安排过渡房。2011年,格力计划再斥资4亿建设员工生活区,向优秀员工无偿提供"职工房"居住。
"格力电器拥有完善的员工福利保障制度。企业内部还建立了'阳光基金',如果员工或其家庭遭遇受到重大灾难或变故,企业一定会伸出援助之手。"董明珠说,"此次格力电器决定为员工平均加薪10%,也是基于同样的想法。高水准的薪资待遇不仅能够更多优秀人才的加盟,还能有力的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好的传播格力电器的关爱文化。"
在珠海格力电器总部,机修班班长张树源就是这一先进企业文化的受益者。
十年前,身为一名普通农民工的张树源来到珠海,并幸运的成为格力电器机修班的一名工人。十年来,凭借其自身超强的毅力,以及公司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张树源取得足以令他人羡慕的成绩:他发明的回收氟利昂、降低制造成本的新技术,被格力以其姓名命名。如今,当年那个仅拥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打工者,已成长为一名高级技师,并当选为十七大的党代表。
张树源对记者表示:"获得这些成绩,首先要感谢企业提供给我学习的机会、成长的空间和任由我发挥的舞台。这些年来,格力电器为我创造了稳定、宽松的发展空间,一系列福利保障制度更让我丝毫没有后顾之忧,找到了家的感觉。"
"我们不仅要做到让每一位员工的物质生活有保障,还要保证他们的精神需求也得到了最大的满足。格力电器始终坚持这样的指导思想:不能简单地靠物质激励员工,更要使他们在企业有安全感。相较于物质层面的奖励,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和成长环境,稳定的成长预期,则显得更为重要。"董明珠说。
强大盈利基础做后盾 格力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曾有分析人士指出,格力此次加薪行为实际折射出两大含义:首先,体现出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其次,只有拥有强大盈利能力的企业才会有底气做出这一决定。
根据今年3月份发布的上市公司年报显示,格力电器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已达60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6%和46.8%,基本每股收益1.52元。格力电器在2011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增长迅速,较上年同期增长68.91%。在"用工荒"的考验前,格力电器以一记漂亮的回应证明了自身实力。
"未来,格力电器将始终走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前列,用实力去赢得资本市场、消费市场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可,用实际行动推动中国家电制造业的良性发展。我们坚信,员工的幸福感必将成为企业向上的驱动力。"董明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