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日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格力电器为员工平均加薪10%的新闻。一时间,这条新闻在中国家电行业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对于一线员工平均年薪原本就已高于行业平局水平的格力电器而言,加薪意味着其将进一步领先业内水平,同时也意味着其人力成本也将大幅上涨。那么,格力此举又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
共享企业腾飞果实 物质保障不可或缺
“幸福感”不仅是今年“两会”最令人憧憬的词汇,更是格力员工、格力用户最近颇有感触的词汇。在整个家电行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原料和人力成本不断提升,涨价的舆论浪潮成为主旋律的背景下,格力不仅公开承诺坚决不会将涨价压力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而且还将进一步提升格力员工的待遇水平,以便网罗更多的优秀人才、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以及更好的传递企业关爱文化。
对此,有媒体评论称:格力的经营成果是员工摸得着、看得见的,因其一直在企业盈利与社会责任之间平衡行走。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优势企业理应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员工有权利分享企业发展的红利。”
据悉,2010年,格力一线员工的年薪为4.5-4.8万元,年终奖标准也随公司发展而逐年提升。除了为员工购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之外,格力还为员工提供了如免费班车、餐补津贴、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节日慰问金、中晚班津贴、工龄津贴、保健津贴、高温津贴、特殊工种津贴、教育费用报销等种类繁多的福利。
近年来,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提升员工幸福感成为格力电器的企业自身建设重点工作。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董明珠于去年“两会”期间提出“发挥企业责任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议,这一计划在2011年得以付诸行动。今年,格力斥资4亿元人民币筹建职工住房,让更多优秀的一线员工和技术骨干安居乐业。其实,早在2005年,格力就已出资2亿元人民币建立员工生活区——格力康乐园。此外,格力还建立了用于员工及家属在突发急病和意外事故时,提供所需费用和借款的“阳光基金”。可以说,强大的盈利能力是格力提升员工幸福感的坚实后盾,而掌握核心科技则是格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石。
构建企业精神文明 幸福原来近在咫尺
在我国,绝大多数制造企业属于代工企业,其利润仅是微不足道的加工费,企业为了获得利润只能简缩劳动力成本,随之落入到缺乏人文关怀的怪圈之中。然而,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格力走出了一条破解“用工荒”的新路,在实现企业飞速发展的同时给予员工更多的幸福感。
在格力电器看来,员工幸福感的构筑并不只能仅仅凭借薪资待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企业要为员工提供一个值得用一生去追求的舞台,更要塑造一个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积极奋进的企业氛围。格力正是通过系统的职业规划、丰富的内部培训,为员工搭建晋升的平台。作为一家掌握核心科技、坚持自主创新的技术驱动型企业,格力视员工为战略资源,誓言要让90%以上的一线员工达到大专以上水平,并将大专班、硕士班和MBA班开到了企业。
在格力珠海生产基地,借助企业所提供的平台,通过不懈努力、学习而改变自身命运的员工比比皆是。就连《南方都市报》都将格力电器的一线员工作为典型进行报道。“明星叉车工”曹祥云19岁进入公司成品库做搬运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叉车驾驶员。2005年,在格力的支持下,他连续参加央视的挑战节目,并蝉联冠军。原本默默无名的他尝到了一夜成名的滋味,然而却依旧坚守着格力叉车工的岗位,并将自己的感恩回馈给企业、回馈给社会。
正如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在2011年的首届“中国创造院士论坛”上所勾画的一幅蓝图:“在‘十二五’规划中,格力要实现产业升级,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的同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产业责任。”可以说,对员工幸福感的不懈追求源自于格力所肩负的企业社会责任感,而格力的奉献文化正是推动员工向社会传递温暖、贡献智慧的精神动力。